整治搬家“李鬼”不能光盯網上
談妥的1200元,搬到地方後漲到18000元……最近,北京消費者吳女士的搬家遭遇引發廣泛關注。目前,涉事搬家公司已被查處。
談妥的1200元,搬到地方後漲到18000元……最近,北京消費者吳女士的搬家遭遇引發廣泛關注。目前,涉事搬家公司已被查處,相關責任人也被依法批捕。
如此誇張的坐地起價雖屬個案,但搬家市場的諸多亂象卻是屢見不鮮。網上搜索相關詞條,僅山寨某“兄弟”品牌的搬家公司就一抓一把。這些“李鬼”公司,網頁界面似是而非,計價名目五花八門,常常是服務不到位、“宰人”套路多。吳女士的遭遇,不過是冰山一角。
亂象頻仍,屢禁難絕。搬家市場之亂,一方面與行業特性有關。搬家服務雖然幾乎每個家庭都會用到,但畢竟不是隔三差五那麼頻繁,多數人對這一市場並不熟悉。而且搬家涉及到住址、財物及人員等諸多隱私信息,一旦遇到糾紛,消費者為免多生事端,常是“花錢買教訓”息事寧人。另一方面,信息不對稱加劇了一些人渾水摸魚的衝動,“李鬼”公司層出不窮,網絡平台競價“盲推”,某些技術公司批量製作假冒網頁等等,這樣一條灰色產業鏈,不僅暴露出搬家行業的深層弊病,更是諸多網絡亂象的集中縮影。
喬遷是喜事,不能給消費者添堵,整治搬家市場亂象勢在必行。需要注意的是,“李鬼”搬家公司雖活躍在網上,但整治絕不能“網上來網上去”,單純取締些假冒網頁了之。面對消費者的申訴,不法公司之所以公然揚言“不怕報警”、不怕查封,就是因為能“打一槍換一個地方”:域名隨時申請、花錢就能霸屏。唯有順藤摸瓜,深挖到人、精準定位、罰到痛處,才算打到七寸。與此同時,那些給“李鬼”喬裝改扮、唱戲搭台者,也不能放過。誰家平台誰負責、誰偽造的誰“買單”,徹底斬斷利益鏈條,治理才能走出“按下葫蘆浮起瓢”的尷尬。
“天價搬家費”事件給我們提了個醒,一些市場本身發育不成熟、競爭不充分,灰色地帶不少,得到網絡加持後不確定性更會大增。對此,無論是嚴格准入門檻,還是規範管理網絡,都得打“有備之戰”,讓每個市場主體都明確自己的責任。管理跑在前頭,消費者才能避免入坑。(湯華臻)
- 年底前我國實現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理2020.09.04
- 網上零售額上半年增長7.3%釋放哪些信號2020.07.22
- 住建部:着力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全程網上辦理2020.07.10
- 江蘇網上科普展示館上線 展陳面積相當於9000㎡實體館2020.06.01
- 鹽城:讓海鹽文化在網上開花結果2020.05.19
- 以藝抗“疫”,秦淮燈會網上展覽2020.02.14
- 南京各大醫院紛紛推出網上“線上門診”服務2020.02.08
- 網約搬家打價格戰不可取2019.12.02
- 説好的價格“見光漲”,網約搬家為何難守約?2019.11.28
- @南京人 買車交購置税,上網“一鍵搞定” 2019.10.11